美國回港交流生  姚鑫波
曾入讀聖文德書院、香港中文大學

回到還有會考的年代,當年姚鑫波的公開試成績不甚理想,並需要轉校,令他一度失去信心。聽到朋友分享自己去德國的交流經歷,卻燃起了他的興趣,讓他毅然決定停學一年,作出新嘗試。

其實,當時家人也十分擔心他的學業、安全,家中環境也並非富裕,但父母最後還是決定尊重他的意願,讓他報名參加AFS的一年交流計劃。那為什麼會選擇去美國呢?姚鑫波坦言,當時純粹是因為對世界沒什麼認識,又想學好英文,所以就選擇了比較常聽到的美國。

到了美國,一切卻與他的想像不太一樣。一般我們都以為美國人比較隨性,但姚鑫波的接待爸爸則相反,因為以前曾當過軍人,十分重視紀律,例如他要求孩子很早起床,並規定他們做每件事的時間。這讓他一開始覺得壓力很大,後來才慢慢透過溝通達至互相理解。

進入校園,一開始的適應期也不容易度過,幸好他很快也認識到一群好朋友,也漸漸發現在美國上學的樂趣。美國的學校環境跟香港不太一樣,課堂上總是很吵,老師和學生打成一片。科目的選擇亦有趣得多,他特別選了西班牙文、木工、運動等科目,就是希望嘗試不一樣的學校生活。

在美國的學校待久了,姚鑫波也慢慢被當地文化影響。他說,回到香港後,連身邊的同學都不習慣他變得熱情、多話。另一啟發他的是當地學校的教學方式,例如在經濟課上,老師並不只是教書,還讓每位同學分享一則國際新聞。這讓本來世界觀較狹窄的他知道更多,並更關心生活圈外的世界。

「但經過一年的交流生活,我覺得自己的世界變大了,曾經很在乎的失敗也變得不太重要。」一年過後,除了英文變好,看到當地各式各樣的房子、參與學校的木工課,亦令姚鑫波開始對建築產生興趣。回港後,他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考好高考,最後成功入讀心儀的建築系,並於八年後成為一位註冊建築師。

回到「舊生故事」目錄

This site uses cookies, including third-party cookies, to optimize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as detailed in our cookie policy. By closing this banner, scrolling this page, or continuing to browse otherwise, you agree to the use of cookies.

More Settings

This tool helps you to select and deactivate various tags / trackers / analytic tools used on this website.

Essentials

  • List Item
  • List Item
  • List Item